大竹至墊江高速公路(四川境)TJ3標項目控制性工程何家灣特大橋施工取得階段性突破
6月19日,隨著最后一方混凝土精準入模,由四川路橋川交市政公司承建的大竹至墊江高速公路(四川境)TJ3標項目控制性工程——何家灣特大橋右幅10#墩順利完成空心薄壁墩封頂,標志著項目橋梁下構施工取得階段性突破,為后續(xù)上部結構施工奠定堅實基礎。
何家灣特大橋全長1332.06米,橋跨徑結構為33*40米預應力砼簡支T梁,下部結構采用圓柱墩+空心薄壁墩結構,其中空心薄壁墩12根,最大墩高66.3米8根,墩身C40混凝土最大方量為694.4立方米,墩身內設豎向和橫向勁性骨架,均采用重型液壓爬模工藝。
該橋梁橋址區(qū)地質條件極為復雜,跨越陡峭順層河溝地段,溝谷斜坡地形陡峭、地質復雜,面臨高空作業(yè)強風、臨邊防護等多重挑戰(zhàn),施工條件極為惡劣,傳統(tǒng)施工方式難以滿足安全、質量和效率需求,便道、平臺、樁基施工難度較大。
面對這一挑戰(zhàn),項目團隊采用高空作業(yè)平地化理念,依托高墩重型液壓爬模工藝,成功將高空施工轉化為“類地面”作業(yè)環(huán)境,相較于翻模工藝:一是安全系數(shù)大幅提升,抗風抗震性能強,可承受8級風荷載,360度無死角全圍合防護,實現(xiàn)高空作業(yè)“零險情”;二是施工效率顯著提高,集成自動化爬升系統(tǒng),模板精度定位,實現(xiàn)智能化減人,提高工作質效,單節(jié)段施工周期縮短30%;
作為項目“首個高墩開工點”,10號墩自破土動工起便肩負“先行先試”使命,先后率先完成全線“首根樁基”“首個大體積混凝土承臺”。
項目團隊將“把工程當作一幅作品來雕琢”的建設理念貫穿始終,將質量安全放在首位,制定專項施工方案,采用高墩重型液壓爬模技術、智能臨邊防護預警系統(tǒng),配備可視化監(jiān)控塔吊、施工電梯等輔助設備,實現(xiàn)“人機料法環(huán)”全要素安全管控。
目前,何家灣特大橋其余墩柱施工正穩(wěn)步推進。項目將以此為契機,持續(xù)優(yōu)化工藝、強化過程管控,確保橋梁下部結構及上部結構施工高效推進,全力打造安全、優(yōu)質、綠色、高效的標桿工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