遂大高速全線控制性工程全部完工
4月18日,江西省重點工程遂(川)大(余)高速公路上猶江特大橋左幅澆筑合龍,標志著該項目“四隧九橋”控制性工程全部完工,為今年建成通車奠定了基礎。
遂大高速全長127公里,串聯(lián)遂川、大余等地,途經上猶、崇義,跨越贛江源頭、陽明湖等自然保護區(qū)。作為高難度山區(qū)高速公路建設的典型代表,遂大高速創(chuàng)下江西高速公路建設史上多項之最:全省橋隧比最高達56%、全省最高單公里造價達1.93億元、上猶江特大橋主墩柱為全省最高墩,達126米。全線共有五指峰、紅星等4座特長隧道,上猶江、山南高架橋等9座特大橋為全線控制性工程。
遂大高速全線40米以上的薄壁墩多達525根,其中上猶江特大橋7號墩高達126米,為全省最高。
上猶江特大橋在建設過程中采用箱室智能液壓自爬模工藝,多點全息監(jiān)控,墩柱直線誤差被精確控制在0.2‰以內。全線橋梁薄壁墩引進智能液壓塔式頂升模、液壓爬模等工藝,讓橋墩模板“自動升高”。
上猶江特大橋7號承臺澆筑完成,總澆筑混凝土達1737.45立方米。大體積混凝土澆筑如何控溫?如何降溫?遂大高速特意邀請湖南科技大學組建課題組進行攻關,兩項新工藝發(fā)揮了作用。一是采用中低熱水泥,摻入粉煤灰以及粒化高爐礦渣粉、高效緩凝型減水劑等優(yōu)化水泥混凝土配合比。二是在承臺內安置保溫智能溫控系統(tǒng),利用數智化手段實時監(jiān)控大體積混凝土溫度,并在承臺內布設了8路水冷回路系統(tǒng),確?;炷翝仓囟?、內部溫度、內表溫差和降溫速率均處于規(guī)范范圍內,避免因溫度應力出現(xiàn)裂縫。
公路建設項目大多使用30—40米預制T梁,每片大概重135噸。而遂大高速有365片長50米的預制T梁,每片重量達180噸。50米長的T梁吊裝作業(yè),T梁極重、體積龐大、橫向穩(wěn)定性差,吊裝難度大。因此,C1標采用了240噸自平衡架橋機。自平衡架橋機借助傳感器控制自身重心的平衡,不會出現(xiàn)普通架橋機容易出現(xiàn)的抖動、翻車等風險,安全系數更高。同時,采用電子控制系統(tǒng),可以根據工作條件進行智能調整和優(yōu)化,相對普通架橋機而言更加簡單。
C1標在T梁架設前,會對支座墊石進行復核,并利用全站儀進行放點,保證支座安裝以及落梁位置滿足設計要求。
遂大高速全線127公里,隧道卻有16座,總長29公里,作為江西省山區(qū)隧道施工示范項目,全線16座隧道實現(xiàn)了“零”開挖進洞、“零”塌方施工、“零”安全事故,實現(xiàn)了當初提出的“不為塌方買單”的目標,實現(xiàn)“隧隧”平安。
牛攔崗全長723米的隧道就像一座鮮活的“地質博物館”,開挖過程中,強風化花崗巖攜帶泥沙與孤石易形成突水涌泥,讓建設者頭疼不已。
在隧道施工中摸爬滾打14年的項目經理陳峻,在例行檢查時發(fā)現(xiàn)拱頂圍巖的軟化、塌落,以及超前泄水孔的泥水混雜等問題。
面對這突如其來的挑戰(zhàn),項目團隊暫停掘進、封堵涌泥,穩(wěn)固掌子面,每一步都精準而迅速。經過多次專家討論與現(xiàn)場踏勘,一套處置方案很快被拿了出來——超前泄水、注漿加固、管棚支護……經過15個日夜的奮戰(zhàn),隧道終于成功穿越特殊地段。
西峰隧道面臨著在距離出口僅150米處,要穿越繁忙的220國道,埋深僅25米的淺埋路段。為此,項目修建了一條長達125米的臨時通道,將國道上的車流引向一旁,為隧道的施工爭取到了寶貴的空間。
西峰隧道與220國道的“親密接觸”即將上演的那天,項目團隊在早上6點便忙碌起來,設置安全警示,對接相關交通運輸部門,確保每一個細節(jié)都萬無一失。
2023年12月,西峰隧道迎來了貫通前的最后沖刺。從控制爆破的精準度,到初支施工的牢固性;從防水板的精心掛設,到分倉澆筑的嚴謹操作;再到帶模注漿的細致入微,以及混凝土養(yǎng)護的周到考慮……每一個環(huán)節(jié)都凝聚著建設者的心血與智慧。
項目邀請上海同濟大學朱合華團隊利用5G數字化技術,為相隔千里的陽明山隧道地質進行“把脈會診”。在隧道關鍵部位安裝沉降、位移、受力等傳感器采集數據,能夠實現(xiàn)在無人看守的情況下對隧道進行監(jiān)測,高效安全地分析隧道掘進的情況。
該項目今年即將建成通車,通車后將打通贛西南高速公路大通道,促進革命老區(qū)高質量發(fā)展。